国医书院

医学一直在进步,它属于全人类。

《伤寒论》之四逆散

【医案】

        胡××,男,44岁,煤矿工人。住院号:9079。

       1973年6月20日,畏寒发热,口渴,咽痛,鼻塞。卫生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,予四环素、安乃近。因热度未减,于24日10时住院。体温39.8℃,酒醉貌。眼睑微肿,球结膜、软腭及咽部充血,扁桃体肿大(++),两腋下和背部发出浅红色瘀点,后扩展至胸腹。血压14.7/10.7kPa(110/80毫米汞柱)。白细胞49.6×10^9/L(49600),中性68%,淋巴32%,血小板210×10^9/L(21万)。出血时间1.5-5分钟。大便隐血试验阴性,后(+++)。舌红、苔厚白,脉浮紧。

        诊断: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。当天22时,时寒时热,以发热为主,头昏心悸,烦躁不寐,恶心及呕吐2次,日大便5次,色稀绿。

        25日6点,体温36.5℃脉微细,脉率120次/分,血压8.00/5.33kPa(60/40毫米汞柱)。面色青灰,大汗气急,四肢厥冷,头颈腰腹亦冷,胸部稍温,心里“火烧”难忍,要求煽风,但不口干,精神极倦,闭目欲寐,似睡非睡,神志有时迷糊。病入低血压期。予静脉滴注阿拉明、去甲肾上腺素、654-2,乳酸钠等12小时,然血压没有上升反而下降,每隔15分钟量血压,12次听不出舒张压。脉微欲绝,舌红绛,苔厚白于燥。

        中医辨证:阳邪郁里不能布达四肢之阳厥。

        在西药不变的基础上,加服中药如下:柴胡、白芍、枳实、生晒参、炙甘草各30克。两煎共500毫升,每隔20分钟服60毫升,24小时服3帖。药后6小时血压5.33-6.67/2.67-4.00kPa(40-50/20-30毫米汞柱)。服完5帖血压8.00-9.33/5.33-6.67kPa(60-70/40-50毫升汞柱)。神志转清,大汗气急,四肢厥冷,心里“火烧”渐减,大便色变黄水样物,苔转黄厚干燥,脉细数。

        28日体温、血压趋向正常,头昏心悸、出血点消失,苔黄厚渐化。但小便不利12小时,腹部胀痛。病入少尿期,治予甘露醇、氢化可的松等。

        7月4日尿量2450毫升,病入多尿期。

        7月7日起尿量正常,于21日痊愈出院。

【条文】少阴病,四逆,其人或咳,或悸,或小便不利,或腹中痛,或泄利下重者,四逆散主之。

【枳实】枳实及其有效成分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(强心、升压及对外周血管的作用),与其兴奋肾上腺素能α-受体、β-受体以及促使内源性交感介质释放有关。

【芍药】芍药甙有扩张血管,增加器官血流量的作用。

【柴胡】粗皂甙有明显的溶血作用

【甘草】糖皮质激素样作用,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,使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,改善休克。

评论

© 国医书院 / Powered by LOFTER